■ 什么是“回向”?
○ 功德的“佛系转账”
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某一天你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宝,你会把它送给谁?
凡夫因为人我的分别,而生起爱憎之心,但凡得到一点利益往往会倾向独享,更何况是“稀世珍宝”。
为了开拓众生的心量、破除众生的我执,同时也为了更多众生能回转心念,趋向菩提大道,佛菩萨便教授给我们“回向”法门。
如果把“功德”比作“珍宝”,那么这里的“赠宝”即为“回向”,这就好比我们通过工作(修行),获得一定的报酬(功德),经由自己的选择,把这部分报酬转账给他人或留作自用(回向他人/自己)。
但基于长久以来“悭贪”的习气,不少人在回向的同时也心存困惑与不舍:为什么要把自己苦苦修行得来的功德送给别人?这样自己不就亏了吗?
■ “回向”,自己就亏了?
○ “零损耗”的光明传递
其实,“功”是自己修行的功夫,“德”是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所得到的收获,这种内在生命品质的提升是送不了也拿不走的,但它却可以借由“回向”来使更多人获益。
就好像我们经由诵经、礼佛等等一点一滴地修行,为自己点亮了一盏心灯,而通过“回向”这一法门,便可以将我们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亮更多人的心灯,让处于“无明”小黑屋中的众生也能感受到佛法的光明。
如此光光互照,却又不损及分毫,正是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也因此祖师大德才郑重告诫:“修行前导,莫尚乎发心,众善指归,莫要于回向”。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回向呢?
■ 常见的回向方式
○ 基础版回向攻略
一般而言,我们借由佛经记载的“回向偈”,或是高僧大德所作的“回向偈”回向三个地方:众生、菩提与真理。
回向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其中包括向有恩于我们的众生回向,这是报恩,也包括向怨亲债主回向,这是解除宿怨,减少我们累生累世结下的困苦违缘。回向菩提,让一切众生都能觉悟;回向实际理地,让一切众生做任何事都要离相。
在明确上述三种目的地后,我们便可借用下面这五种常见的“回向偈”进行回向:
(▽上下滑动,查看回向偈)
01
法会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02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03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04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05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 佛菩萨是如何做回向的?
○ 进阶版回向攻略
“回向”是成佛路上必不可少的修行法门。据《华严经》记载,凡夫经过五十二个阶段的修行后才能成佛,而其中“十回向”这一阶段,便记载了佛菩萨将一切善行之法回向菩提、众生、实际三处,以积累成佛资粮的十种方法。
○ 救生离相回向
救生就是我们的心处处要想到众生,行六度四摄,救护一切众生,怨亲平等,在广行济度中,有功而不自居为功,有德而不自居为德。
○ 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
不坏回向,即对于三宝功德深信不疑,坚定不坏,回向此善根,令众生获得善利。
等一切佛回向,就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常随佛学”,我虽未成佛,但是我要向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学习,佛是怎样修回向的,我就怎样修,也即不著生死,不离菩提的回向。
○ 至一切处回向
就是以回向所修的善根,遍至一切十方世界三宝乃至众生处,以作供养利益,也即普贤菩萨所说的“广修供养”。
○ 无尽功德藏回向
悉达多太子由凡夫到佛陀的每一个修行阶段都对应着你、我、他,乃至一切众生,因此便要求我们不光要随喜诸佛的无尽善根,也要随喜众生的无尽善根,以此回向而作佛事,可得无尽功德善根。
○ 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即善行要坚固,悲智要坚固,六度要坚固,不能有一点动摇,象金刚一样的不坏。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就是以平等心随顺众生,破除一切执着,铲除一切障碍,消除一切相的分别。
○ 真如相回向&无著无缚解脱回向
真如相回向,即回向要顺于真如,在修行中要无住生心,不要有所住相。
无著无缚解脱回向,即于一切法无取执缚著,以善法回向,行普贤菩萨十大愿行。
○ 法界无尽回向
修习一切无尽善根,以此回向,愿求法界差别无量之功德。
佛菩萨的十回向法门建立在十信、十住、十行的基础之上,对于对三宝仍未树立起不退信心的凡夫而言较难达成,但我们仍可学习普贤菩萨十大愿中的“普皆回向”,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无上菩提与真如实际。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参考 | 《印光法师文钞》复章道生居士书
梦参老和尚开示、《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
编辑 | 远山
设计 | 曹曹、彦慈、远山
责编 | 慧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