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字在前的组词政首:政治上的首要大事。
政顿:整理。政,用同“整”。
政雄:指杰出的政治人物。
政长:君主;官长。
政道:施政的方略。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政适:讨伐敌人。政,征伐。
政迹:1.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2.犹政绩。
政躬:1.对执政首脑身体的尊称。犹尊体。2.借指政务。
政路:1.为政的途径。2.指仕路﹑仕宦。
政费:政府的行政费用。
政象:1.指政法条文。2.政治情况。
政论: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political comment] 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
政主:执政者。
政乱:犹治乱。
政争:政治斗争。
政事:1.政务。2.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government affairs] 政府施政的事务过问政事
政事堂: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政人:执政的人。
政令:政策和法令。[government decree] 政府发布的法令
政令不一: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政以贿成:形容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事。
政企分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即改变各级政府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直接经营管理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没有经营管理自主权的状况,使政府机构主要担负经济全局的宏观调控职能,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主体;企业与政府机构不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两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一环。
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由国体所决定,与国体相适应。因为具体的情况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政体。如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都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则可以是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等不同的形式。
政俗:政治与风俗。
政党:代表某个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为维护其利益、实现其政治主张而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是17世纪70年代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在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是孙中山在1894年建立的兴中会,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政典:1.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2.指政策和制度。
政出多门:政:政令;门:部门。原意是政令出自几个卿大夫的门下。指中央领导软弱,国家权力分散。
政刑:政令和刑罚。
政制:政治制度。
政务:行政事务。泛指国家的管理工作。[government affairs;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政府的事务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务终日忙于政务
政务院: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在1954年9月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称国务院。
政化:政治和教化。
政协: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详“政治协商会议”。[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政历:1.历法。2.政治历史的简称。
政变:通常指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采取突然的军事或政治行动夺取政权,造成政府的更迭。有的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有的是革新派、改良派对保守派、顽固派夺权,有的是反动势力复辟,有的是帝国主义者通过其代理人采取的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动。[coup d' état;coup] 国家统治机构中的一部分人采取某种手段造成政权的突然变更军事政变
政号:犹政令。
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指朝廷。
政坛:政界;政治领域。如:步入政坛。
政声:官吏的政治声誉。
政复:即使;纵使。
政委:政治委员的简称。[commissar] 政治委员的简称
政学:犹政教。
政官:掌军政的官吏。
政审:政治审查的简称。[political examination] 政治审查政审工作
政客:指从事政治投机﹑玩弄权术以谋取私利的人。[politician] 指从事政治投机、谋取私利的人无聊的政客
政家:政治家的简称。
政察:谓政治严明。
政尔:正尔;正当。政,通“正”。
政局:政治局势。[political situation; political scene] 政治局势政局不稳
政属:政治归属。犹隶属。
政工:政治工作的略称。(1)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专门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2) [political work]∶政治工作政工人员
政平讼息:政平:政治安定;讼息:官司得到调解。国家安定,官司很快得到正确处理。形容政治清明。
政平讼理:政平:政治安定;讼理:官司得到调解。国家安定,官司很快得到正确处理。形容政治清明。
政序:政治秩序。
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按管辖范围分,单一制国家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复合制国家有联邦政府和邦(州)政府。通常指中央政府和联邦政府。
政府首脑:一国中央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常见的如共和国的总理、部长会议主席,君主国的首相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同时也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的职权大小因政体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政庞土裂:庞:庞杂;裂:分裂。政策杂乱,国土分裂。指政治混乱,地方势力割据。
政役:政事役使。
政德:1.政事和德行。2.端正的德行。
政字在尾的组词学政:1.教育工作。2.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清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进士出身的官吏中简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督﹑抚平行。
官政:国家的政事。
辅政:辅佐治理政事。
贰政:1.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2.辅政。3.指辅政之官。
资政:1.帮助治理国政。2.官职名。宋代置资政殿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3.官职名。金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4.官职名。民国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贿政:指政界中的贿赂行为。
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掌握的政权。在推翻地主阶级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的基本任务是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赋政:1.颁布政令。赋,通“敷”。2.分配或处理政务。
复政:归还政权。
壸政:宫内事务;家政。
守政:1.关于防守的事务。2.治理政务。
存政:谓使国家得以穏定保全的政治措施。
夏政:夏朝的政治﹑政事。
财政: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与各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中国古代称为“国计”、“度支”,西方称为“公共财务”。社会主义国家的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考政:犹问政。
览政:主持朝政。览,通“揽”。
大政:1.国家政务。2.犹善政。
迂政:谓施政不切合实际。
过政:错误的政治措施。
亡政:1.失政。2.乱政。
尸禄害政:尸禄:不做事空受俸禄。受俸禄而无所事事,有害政事。
鹾政:盐务。指经管有关食盐的事务。
主政:1.主掌家政者,犹言主人。2.官名。旧时各部主事的别称。
火政:古代有关防火救灾的事。
为政: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2.指执政者。3.处理政事。4.做主。5.作宫。
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
几政:犹要政。
闇政:昏暗的政治。
采政:搜集政情。
屯政:屯田措施。
革政:1.指改朝换代。2.谓改革政令。
力政:1.以武力为政,暴政。2.努力于政事。
戎政:军政;军旅之事。
乐政:有关音乐的事宜。
礼乐刑政:指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等。
斧政:见“斧正”。
立政:1.谓建立长官。2.确立为政之道。3.莅政;临政。立﹐通“莅”。
曲政:犹军政。
润笔执政: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
鱼头参政:宋鲁宗道任参知政事,刚正嫉恶,遇事敢言,因其姓鲁(鱼字头),且秉性鲠直,故被称为“鱼头参政”。
宂政:腐败混乱的政局。
达政:犹达治。
罗刹政:谓隋贝州刺史厍狄士文之苛政。厍狄士文为贝州刺史﹐人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又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乐赵达为清河令﹐并为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见《隋书.酷吏传.厍狄士文》。
归政:1.交还政权。2.指将政权移交他人。
历政:犹历代。
犯政:违反政令。
边政:边地的政事。
庆历新政:北宋仁宗时的政治改革。1043年(庆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主张,被仁宗采纳,颁诏推行。后因受反对改革的官僚的诬陷,范仲淹等遭到贬逐,改革持续一年即终止。
市政:1.市场贸易事务。2.城市管理工作。包括工商业﹑交通﹑公安﹑文教﹑环境﹑卫生﹑基本建设等。[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城市的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市政建设
干政:干预政事:宦官干政。
布政:1.施政。2.布政使的省称。
左右通政:官名。明朝在两京设置通政司,司设有通政使、左右通政等官。如:历两京左右通政。——《明史》。[an official's name] 官名。明朝在两京设置通政司,司设有通政使、左右通政等官历两京左右通政。——《明史》
当政:掌握政权或权力。[be in power] 执掌政权;把持政权
弛政:除去苛政。
异政:1.各自为政。2.不同往常的政令措施。3.优异的政绩。
法政:旧时对法律和政治的合称。
朝政:1.朝廷的政令。2.朝廷政事。3.治理朝廷政务。[power of politics of an imperial court] 朝廷的政治和事务内妃不得干涉朝政皇上不理朝政久矣
河政:指治理河流之事。
持政:1.争持家政。2.执政。
帘政:皇太后垂帘听政﹐故名。
带政字的诗句1、却缘政拙文书少《北窗》
2、家居亦为政《晚秋农家》
3、政事龚黄一样同《宴嘉兴谢守乐语口号》
4、政召嘉祥平地雪《再和二首》
5、政路题名接弟兄《送李季允赴召》
6、政绩简编在《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7、惭无善政格休徵《和士友傅勉之喜雨韵》
8、政尔妨人乐《贺新郎 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
9、政恐不免耳《水调歌头 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
10、政教犹豫《缘识》
11、政须卜宅近前峰《范才元道中杂兴》
12、政尔新词送《蝶恋花·雪里珠衣寒未动》
13、要书善政续归禾《和张秘丞灯夕韵四首》
14、林泉有乐政须同《浣溪沙》
15、新政期公皆一律《送李季允赴召》
相关成语政以贿成,人存政举,政令不一,异政殊俗,政平讼理,政由己出,尸禄害政,拥政爱民,人自为政,蠹政害民,蠹政病民,政平讼息,发政施仁,垂帘听政,蒲鞭之政,政简刑清,政出多门,政荒民弊,人亡政息,苛政猛虎,政通人和,各自为政,政清狱简,改政移风,苛政猛于虎,愚民政策,精兵简政,大政方针,秉政当轴,政清人和,鲁卫之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